中國的地圖文化相當悠久。早在傳說時代,地圖就是中華祖先的必備之物。中國人文始祖伏羲女媧畫像中分別持有規矩(圓規和直尺),它們都是測量和繪圖的工具。河圖洛書的神秘傳說,左圖右史的傳統,也說明古人對于地圖的深刻認識。
為向社會公眾提供權威、準確、統一的地圖服務,從源頭上減少“問題地圖”,促進地理信息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的深層次應用,近日,貴州省自然資源廳更新發布了2022版貴州省標準地圖。
在近現代以來的農業科學研究中,研究者可以通過土壤地圖來辨別各地的土地和物產。1959年《甘肅省榆中縣土壤分布圖》就是一幅非常典型的縣域土壤分布圖。
日前,自然資源部組織開展的2021年度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省級節點綜合評估結果公布,河南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(天地圖·河南)再次榮獲最高等次的“五星級”省級節點。自開展綜合評估以來,河南省已經連續八年獲此殊榮。
本圖所示蘇州城城墻、民居、警署、水泊、街道、寺院、單位等信息極為詳細,是研究民國蘇州城市的珍貴史料。
在森林生態系統中,有一類以紅樹植物為主體的常綠灌木或喬木組成的木本植物群落,生長在熱帶、亞熱帶海岸潮間帶或河流入?,受周期性潮水浸淹,從遠處望去,一片片樹冠露出水面,形成茂密的“海上森林”。作為獨特的海陸邊緣生態系統,紅樹林具有涵養生物、降解污..
近日,在自然資源部組織的全國2021年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綜合評估中,“天地圖·湖南”再獲最高等次——“五星”好評!
長江哺育了一代代中華兒女,滋養著中華文明。
為高效推進地理信息資源開放與共享,今年以來,寧夏回族自治區自然資源廳持續加強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“天地圖·寧夏”的建設與應用,不斷深化“天地圖·寧夏”一體化建設成果,積極創新數據處理手段,升級基礎支撐模塊,實現地理信息服務由二維平面向三維立體化的..
近日,自然資源部公布了2021年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(天地圖)綜合評估結果,“天地圖·內蒙古”省級節點以優異成績獲得最高等次“五星級”。
近日,自然資源部公布2021年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綜合評估報告,“天地圖·青!北辉u為五星級節點。自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省級節點開展綜合評估以來,“天地圖·青!币堰B續三年獲得“五星級”評價。
近日,廣東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(“天地圖·廣東”)在自然資源部2021年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省級節點綜合評估中,以104分(滿分105分)的成績再創新高,連續四次榮獲天地圖最高等次“五星級”。
“走廊”一詞用來形容連接兩個或多個地區便于通行的狹長地帶。
本片全程記錄了2020年我國最新一次測量珠峰高程的艱辛過程,同時,通過科研人員對珠峰地區冰川和動植物的科考為線索,揭示了這一神秘地區的環境更替與生物演變情況。
本片全程記錄了2020年我國最新一次測量珠峰高程的艱辛過程,同時,通過科研人員對珠峰地區冰川和動植物的科考為線索,揭示了這一神秘地區的環境更替與生物演變情況。
近日,在自然資源部組織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2021年綜合評估中,“天地圖·湖北”獲評最高等級“五星級”。
近日,自然資源部公布2021年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(天地圖)綜合評估報告,“天地圖·江蘇”被評為五星級節點,這是自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省級節點開展綜合評估以來,江蘇省連續第9年獲此最高等級評價。
第2集主要內容:60年前,中國登山者第一次登頂珠穆朗瑪峰;45年前,中國第一次向全世界公布珠穆朗瑪峰高度為8848.13米;15年前,中國又一次重新測量并更新了珠穆朗瑪峰高度8844.43米。整數年,在中國傳統習慣中有特殊的紀念意義,因此2020年珠峰高程測量,也就有了向..
2020年4月,喜馬拉雅山腳下,幾名測繪隊員孤獨地行走在高原公路上。在過去的6個月時間里,他們就像一架協同配合的機器,徒步測量了將近1800千米,然而他們測量的真正目標并不是高原公路,而是公路盡頭的一座山峰——珠穆朗瑪。
首都北京,是史上第一座“雙奧”之城
紅色瀟湘,勝景無邊。為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,助力全省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,省廳組織開展了獨具特色、富有成效的“繪紅圖”活動,在全省自然資源系統掀起了“一張紅圖學黨史”的熱潮,覆蓋影響近2000萬人,先后獲得中宣部、中央電視臺等媒體的重點推介!凹t圖..
城市是一個“有機生命體”,文化是城市的基因與內核,空間格局則是城市的經脈。
歷史地名,是自然與社會變遷的見證,它們承載著地理實體的文化信息,反映了不同時期人們對環境的特有認知和利用方式,也是重要的歷史文化資源。
河流屬于自然實體,上海中心城區歷史上也曾是浜河縱橫的水網地帶,其名稱往往留有本地的自然和社會的痕跡。研究這些河流的名稱,將有助于我們對上海的認識。
2021年是寧波建城1200年,圍繞城市千年發展足跡,貫穿古代、近代、現當代各個時期,我們以城市規劃的變遷,探尋寧波城市發展規律。
近日,由北京市委宣傳部、市委黨史研究室、市文化和旅游局、市測繪設計研究院聯合出品的北京紅色旅游地圖首次正式發布。地圖梳理出了北京268個紅色文旅目的地,設計了9條主題游覽線路,為人們在京探訪學習提供了權威、全面的參考。
近日從聊城市自然資源與規劃局獲悉,由該局精心打造的“聊城·紅色記憶”電子地圖上線以來,受到市民的普遍歡迎!白悴怀鰬艟涂梢詤⒂^我市全部紅色文化景點,在黨史學習教育中發揮自然資源人的專業優勢,這是我們的初衷!痹摼贮h委書記張玉錄說。
11月5日,武漢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,介紹武漢市創新地圖有關情況。
經深圳市政府批準,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日前發布《深圳市測繪地理信息發展“十四五”規劃》,提出將推動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創新能力走在全國前列,率先填補國內測繪管理立法空白,到2035年測繪地理信息發展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和全國典范。